中国科技网讯(何建昆) 为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与节能增效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新一代人工智能落地发展,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北京中电兴华软件有限公司承办,联合五大电力集团、两大电网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行知“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专委会,于6月18日-19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梅地亚中心举办“2019年人工智能助力电力安全生产与增效研讨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与节能增效中的应用及发展机遇。
图为会议现场。 何建昆 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轻工联合会智能制造中心副主任王雨露在会上发言,原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胡兆光发表“AlphaGo-Zero与电力系统”演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发表“人工智能与一带一路研究”演讲,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导陆超发表“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态势感知与智能控制”演讲,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发表“人工智能在工业安全质量可靠供应链中的应用”演讲,山东大学副研究员郑艳伟发表“人工智能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趋势与案例演讲。北京中电兴华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孔令嘉发表题为“人工智能助力电力安全生产与增效”演讲,凭借他在电力行业37年的丰富生产经验,用生动的生产案例,阐述夯实电力行业基础管理标准化对人工智能实施落地的重要作用,开辟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与节能增效落地融合的新起点。
图为与会专家在发表演讲。 何建昆 摄
会上,北京中电兴华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嘉推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建立生产实时大数据,实现电力企业四个智慧“智慧准入、智慧检查、智慧操作、智慧调整”,一个降耗指标,“利用AlphaGo思路,深度学习,优化运行操作,降低发电煤耗”。
图为北京中电兴华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嘉在发表演讲。何建昆 摄
本次研讨会通过科学的数据统计和算法,深度学习,实时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在时间上、负荷上、运行方式上——面对复杂多变的系统参数,精准而个性化的“定制方案”渐成现实。通过对管理数据、实时数据、场景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互联互通,总结出针对大数据特有的管理及人工智能算法,可为电力企业定制智能化建设方案,并打造设备知识库系统,以管理设备的安全运行,精准检修、智能巡点检、闭锁两票误操作等各项生产环节。通过仿真模拟、动态修正等不断尝试,分析处理机组不同负荷段大数据,由此解决“连续变量”带来的难题,得出燃煤锅炉的最优控制策略,并进行人工智能安防技术研讨及相关产品发布。
图为专家研讨现场。何建昆 摄
本次大会承办单位北京中电兴华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企业信息化、自动化设备及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在电力行业EAM、ERP、AR、AI开发,生产基础管理集成、实时数据标准化、安全作业准入智能化等方面,已成长为蜚声遐迩的中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智能化建设的生力军。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及能源领域安全生产中,起到了“头雁”效应。